一大早起来花了近 2 个小时,看完了方三文对话段永平的最新访谈,信息量密集,远超投资。
边看边做笔记,把老段视频里提到的10好几家公司都拿出来划了重点,希望对大家的投资判断能有些帮助。
1,苹果
段永平认为苹果的商业模式非常好。
他从 2011 年开始投资苹果。他在买入时,就已经清楚地看到苹果的利润是硬件和软件各占一半,类似于平台业务。他高度赞赏苹果的用户导向文化,认为他们非常在乎用户体验,而不是生意导向。苹果有良好的纪律,不会为了生意去做不能为用户提供足够价值的产品。他以几个例子佐证了这一点,
- 大屏手机:尽管大屏是用户需求,苹果CEO蒂姆库克犯了错误,扛了三年才推出大屏手机。
- 电视机:他曾断言苹果不会做iTV,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最终该项目被砍掉。
- 苹果汽车:他坚信苹果不会推出电动汽车,因为苹果能提供的差异化价值非常有限。
他认为苹果的文化决定了,当产品无法给用户增加足够价值时,就不会去碰。
2,网易
这是段永平最早进行重仓投资的公司之一。
他本身是做游戏出身,了解游戏行业。当时网易的股价很低,现金甚至比市值还高,市场处于恐慌性抛售。他与网易游戏团队交流后,认为他们很热爱游戏、真的很认真,其商业模式也很有道理,因此当时满仓买入网易。
3,贵州茅台
段永平持有较大比重的茅台,他认为茅台和白酒是两个东西。
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口味以及目标消费者对这种口味的认同。他认为茅台是不需要变的公司。它作为国营企业,受到很多监督,能够维系最基本的品质标准。投资茅台不取决于市盈率,而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如果未来大环境不好,茅台的分红率可能仍比银行利息高。
4,拼多多
段永平曾在早期以天使投资的方式投入拼多多,他坦承当时是稀里糊涂投的。近期,他有增仓行为。
他认为现在比以前懂得多一点,如果该公司能够维持现有生意,其估值是很便宜的。虽然他不能建立 5 到 10 年后的清晰预期,并且认为该行业变化很大,但他对拼多多的整个文化、整个团队是信任的。
5,腾讯
腾讯是他列出的三大核心股票之一(苹果、腾讯、茅台)。他提到腾讯在 AI 应用后,广告效率等提高了。
6,英伟达
段永平认为英伟达确实很厉害。
他认为 AI 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革命,至少应该“掺和一下,不要错过了”。他通过比较英伟达与 Open AI 的合作(投资 1000 亿给芯片拿股份)和 AMD 与 Open AI 的合作(给芯片求着用),看出了英伟达生态的强大,以及其垄断地位的恐惧。他也欣赏 CEO 黄仁勋,认为他十几年前的言论与今天一致,一直朝着目标前进。
尽管看好,他承认对英伟达的投入力度没有达到他敢像投苹果那样重仓的程度。
7,台积电
他对台积电表示有兴趣并买入了一些。
他认为台积电专注于代工,打败了台联电。在 AI 带来的计算力起飞下,它几乎是所有人都逃不过的代工选择。他认为台积电的价格涨得太离谱了,但如果未来发展如黄仁勋所言,现在的价格又是合理的。
8,谷歌
段永平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谷歌,但就是搞不懂。
他现在担心 AI 的变化会对谷歌的核心搜索业务产生多大影响。但他认为谷歌总体上仍然是一家很好的公司。
9,特斯拉
他对特斯拉的看法复杂,欣赏创始人,但不喜欢其品行。
他认为埃隆马斯克确实很厉害,尤其在 SpaceX 和星链方面太牛了。但他表示自己不想和马斯克做朋友,即使能赚钱也不干。曾因对马斯克的不满和对服务的不满意而卖出了特斯拉的股票,但他承认这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且他认为电动车生意差异化很小,将来会很累,竞争激烈,最终大多数电动车公司都会倒闭。
10,通用电气
段永平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通用电气,但后来认为这是一项错误。
他一直没看懂 GE 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他发现 GE 不再强调诚信,在它的主页上找不到以前强调的这句话了,他从找不到那句话开始就决定卖出了。
11,西方石油
这是他抄老巴的作业的例子。
他之前在油气指数上亏损后,看到巴菲特买入西方石油,认为这是一个将油田储存在地下的办法,可以避免时间损耗。他持有比重不高。
12, 松下/ 摩托罗拉/诺基亚
这些公司被用作企业文化失败的负面教材。
- 他曾试图与松下合作,但发现他们很官僚,不信任外部观点。他引述松下社长的话,对方做决策时会想着“松下老人站在我背后会怎么想”,这表明他们“背了很重的负担”,眼睛是看向后视镜而不是用户。
- 诺基亚/摩托罗拉,它们是因“文化烂掉了”而倒下的案例。这些公司过于注重市场占有率和生意,而“不太注重用户”,因此错失了智能手机的转型,即使谷歌曾找诺基亚合作转用安卓,他们也拒绝了。
13. 五粮液
当被问及为何不投资五粮液时,段永平坦承自己“没有发言权”。
他不喝白酒(除了能喝一点茅台以外),因此不知道五粮液是什么味道,也无法坚信是否有很多人喜欢喝,所以他不能碰自己不懂的生意。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