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一句话诠释了爱国的具体形式
--> 本頁主題: 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一句话诠释了爱国的具体形式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罩滑戏氏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819
威望:1326 點
金錢:6358 USD
貢獻:1096 點
註冊:2022-07-14


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一句话诠释了爱国的具体形式



儒家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用到当下爱国份子身上可以让他们反思反思,自己的脑子是不是被洗脑了。
很多人认为儒家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极端服从观念,其实这都是被误解了。
君(国家、领导、政府)的责任:需以“礼”对待臣子,包括尊重其职权、听取合理建议、给予公平待遇等。若君主失德、无礼,臣子可依据道义提出批评,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离开(“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臣(百姓、公民)的准则:臣子的 “忠” 并非对君主个人的无条件依附,而是对职责、道义与天下民生的忠诚。
儒家主张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若君主违背道义,臣子不应盲从,而应坚守原则(“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关系本质:君臣关系的核心是 “义”(道义),而非单纯的等级服从。孟子所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综上所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反过来可以说,如果政府给予百姓的政策不够友好,那么百姓可以不爱她不忠她,可以批评她。就这句两千五百年的话放到现在都比现在主流小粉红们的意识要超前!现在社会人的思想到底怎么了?

赞(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10 13:16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